【摘要】
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数据审计技术是审计的一项新兴技术工具,改变了注册会计师传统的审计模式以及审计方法。同时,大数据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工作中所面临新的风险。对此,本文从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所面临的新挑战出发,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审计风险防范对策,希望会计师事务所正确认识和应对审计风险。
大数据技术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模式产生的影响
1.1审计抽样被全样本审计取代
传统模式中,因为审计过程比较烦琐,会计师事务所出于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时间紧迫、考虑工作效率等原因,往往采用抽样的方法,无法全面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最终导致审计风险加大。在大数据模式中,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控制被审计单位所有的数据,经过数据信息整理与分析处理,既能够得到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状况的信息来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进一步认识,又能够满足被审计单位数据透明化要求,对于数据信息综合集成,将审计抽样方法逐步改为全样本审计,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效率以及降低审计风险。
1.2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审计业务三方关系在审计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可能给审计带来风险。从利益相关者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视角来看,审计人员因其更加善于阅读和分析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而面临虚假审计和违规披露等道德风险;对利益相关者和被审计单位而言,管理层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可能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而损害利益相关者,造成会计师事务所处于信息劣势,而导致后续的审计结果。而大数据时代下,随着数据可视化程度的提升,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及时获得企业数据,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或将逐渐减小。
1.3推进审计工作的发展
传统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一般是被审计单位在年度终了后将编制完成的财务报表交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由其对报表的真实合法性进行评价以纠正错误及挽回损失,这种事后审计模式消耗时间且效率不高,不能及时发现企业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发挥审计的事前预防及事中监控的作用。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可以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大数据审计工作平台,以便会计师事务所及时发现当前操作中的问题并对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实现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持续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
2.1数据采集风险
一方面,采集的数据量大。大数据环境下采集的审计数据比较全面,使得数据匹配的广度有所提高,但是未经提炼以及分析的原始数据非常庞杂,这给后续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带来诸多问题。另一方面,采集的数据质量难以把控。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所获取的数据大部分是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如果人为蓄意隐瞒以达到某种目的,会计师事务所难以通过技术手段发现,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审计工作必然偏离正确轨道。
2.2数据分析取证风险
由于大数据的复杂性,现有的数据和分析工具尚不能满足大数据审计的需求。虽然大数据环境下采集的审计数据比较全面,使得数据匹配的广度有所提高,也减少了由于数据缺失不全导致的风险,但是数据匹配的精确度会降低。由于很多数据来自不同单位,难免会出现审计分析取证时数据遗漏,从众多数据中确定分析的重点以及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2.3存储安全性风险
大数据环境下,大多数的审计数据存储在云端,如果存在网络漏洞就可能造成数据缺失或篡改,影响审计数据的安全。并且有一些数据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商业机密等敏感信息,一旦泄露,给其带来严重后果。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在下载、传输、共享审计数据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这就给大数据下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贯穿于审计业务周期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环节的大数据储存安全保障。此外,如果出现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出现故障或者损坏,则会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度形成较大的影响,也可能会造成审计有关数据的丢失。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广大读者交流学习之用,不作为任何商业投资依据。
如果您这边需要深入了解境外投资相关的事宜,请您与我们的专业投资顾问沟通, 十分感谢!
服务全面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服务
团队高效
专业人才精诚合作为服务提速
诚信规范
企业服务老品牌,服务可信有保障
优质售后
定期电话回访,提供到位后续服务